今年6月,郭美美事件如同火药桶般点燃公众的“慈善焦虑”。发端于社交媒体的疑问引起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跟进,在持续的关注下,广东省慈善总会率先承诺自11月开始全部账目彻底公开。中国红十字总会也在随后决定公开2011年度财务,并承诺用两年时间实现省级以上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公开制度化。

  实际上,越来越的舆论监督在网络媒体“首发”:从“中石化天价酒”到官员“微博直播开房”,再到天价过路费案件,它们成为2011年中国网民“围观”揭开现实弊端的一个缩影。

  暨南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说,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微博等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源引导下,传统媒体可以进行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调查报道,从而合力实现舆论监督,虚拟世界的“围观”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监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真实的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围观放大镜下不只是“郭美美”。由网络公益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迅速铺开,募集资金累计超过1000万元,让全国各地20多所小学的4000多名小学生免费“开饭”。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郭巍青说,“免费午餐的意义远不止慈善,更重要的是,让慈善的全过程都处于网民的监督之下,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慈善焦虑。”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揭弊还是扬善,媒体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在更多的“围观”下显得更有力量。(编辑:放肆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