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山东商报 记者:冀强)
微力引燃温暖
“思恋是一种什么样的痛?无奈是一种什么样的痛?绝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折磨?”湖北籍男子彭高峰在自己的寻子日志中写道,这种切肤之痛是常人所难以感受的。
今年春节后,在微博上掀起的一轮民间打拐、解救乞讨儿童的浪潮中,彭高峰终于找回自己的儿子乐乐。
公益正从民间和网络上悄悄滋生蔓延。3月,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倡议社会捐款。5月4日中午,湖南娄底市一所破败小学内,孩子们第一顿免费午餐正式开餐。
虽然老师将饭盆收走了,但5岁女孩奉辉的小手还紧紧握着那个蛋。她要带给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
寒冬来临,又有爱心人士发起了温暖孩子的“衣加衣”活动。因为对有些孩子来说,衣服与美丽无关,它只是用来御寒。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场关于孩子、源自民间的公益行为,大都得到了官方机构的回应、认可、支持甚至接力。对当下社会而言,这是民间与政府良性互动的范例。
小“围脖”的大温暖
“方圆2公里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撕心裂肺的呼叫声。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当时就给办案警察跪下了。我乞求,我痛哭,我呼喊。”这是彭高峰在寻子日记中的记载。
2011年春节前,在微博世界中享有“热心肠”评价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开设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下称“随手拍”),目的很简单: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被拐卖的乞讨儿童,以及减少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现象。
从2008年孩子在街头被强行抱走,彭高峰一直在寻找。很快,他成为“随手拍”活动的受益者之一:网友海量转发他幼子的照片后,2月8日,他再次将儿子乐乐拥入怀中。
就在“随手拍”活动汹涌进行时,以“2010年度记者”身份参加活动的《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偶遇了一名支教女教师,“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宿舍去吃饭。”
现场探访后,邓飞决定帮帮这些孩子。3月9日,由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倡议社会捐款。
5月4日中午,孩子们第一顿免费午餐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横拉坪小学正式开餐,两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个鸡蛋、一个汤。风卷残云后,5岁女孩奉辉的小手还紧紧握着省下的那个鸡蛋。她要带给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
岁末,媒体人范炜、著名学者纪连海、公益记者吴永俊,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发起了“衣加衣”温暖行动。看到孩子们温暖的笑容,有网友动容评价说:“每个人都有温暖孩子的力量。”
从微公益到全民公益
虽然有人对“随手拍”活动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妨碍大家的热心。在参与“随手拍”的众多博友中,有一位的身份尤为惹人关注,他就是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身份实名开博的陈士渠。陈士渠除了转发微博上的乞讨儿童信息外,他还通过微博,回复博友对于打拐工作的一些疑问,并及时指导地方警方办案。
而免费午餐自2011年4月2日启动,截止到12月24日已收到捐款26603090.34元。精确到分的捐款,已资助162所学校,22689个贫困孩子因此摆脱饥饿。圣诞节来临之际,免费午餐活动在其官方微博中称,“免费午餐感激慷慨捐助的善心人士,面对善心每一份、善款每一分,我们都将虔诚,感恩!谢谢!”
在腾讯微博“衣加衣”官方账号里,穿不上冬衣的孩子不少。在虚拟世界的另一端,打算捐助衣服的好心人也不少。一条条微博把他们连接起来,在“衣加衣”,在一场关于捐衣服的温暖行动里。
微博不仅吆喝来了衣服,也吆喝来了志愿者。付颖,“衣加衣”云南省志愿者的组织者,看到信息后便主动与腾讯联系,如今,他家的茶叶店成了一个衣服存放点。
对于这种“微公益”到“全民公益”的发展,有评论认为中国跨界的公益事业的生态链已经形成,接下来是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比方说,很多单位,政府慈善部门、互联网公司、基金会领域、草根组织,都在做数据库的整理,搭建各种互联网的平台,相互之间如何有效合作是一个挑战。”
“官民良性互动”的典范
民间的互动也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参与。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政府“接棒”免费午餐,这是邓飞团队的终极期望,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出手,普惠更多的贫困学生才能成为可能。
作为“免费午餐”公益行动的核心发起人,邓飞坦言,并非没有设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从未奢望过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邓飞表示,“免费午餐”在推广过程中,从没有主动谋求过国家高层的关注,但始终坚持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以期推动“局部的普惠”。
不仅是免费午餐。在“随手拍”进行数月后,公安机关开展了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9月23日,中央财政设补助金救助流浪乞讨者。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的腾讯微博里,近一个月来就多次提到了“衣加衣”的活动。
民间行为与国家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免费午餐”短短6个月的实践就赢得了国家普惠政策的出台,这让以“老头子”自嘲的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直言“很兴奋”。
在王振耀看来,与其说“免费午餐”的实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不如说民间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对待而非对抗,让政府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王振耀说,“免费午餐”成功了,同样也给那些不成功的民间公益行动提供了对照反思的范例,期待政府与民间的这种默契可以更多一些。
随手拍,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活动,如今在网络和社会上,都引来了大批的关注支持者。这些从网络微博中萌生的公益活动,正引领起一场场全民公益热潮。 帮扶从民间倒推,官方闻“微力”而动。
(编辑 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