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活动在穗启动。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骨干、热心市民等300多人到场聆听。 昨日上午,由团省委、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在省立中山图书馆正式启动。 “免费午餐”发起人、知名媒体人邓飞作为首期嘉宾,带来题为《民间组织能力提升》的演讲。团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颖如,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池志雄,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柯文仲,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日报社社委孙爱群、胡键等出席活动。 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今后每月至少举办一期。主办方表示,计划在年内投入500万元,支持和资助100个民间社会组织发展。 在今年3月19日举行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2011年11月22日,省委书记汪洋在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凡是社会组织“接得住、管得好”的事情,都要逐步地交给他们。 那么,当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对社会组织表达出如此之高的期待时,社会组织本身有没有准备好呢?在昨日的“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中,“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作为首期嘉宾,在演讲中郑重抛出这一问题,并以“免费午餐”为例,向到场的300余名广东民间公益人传授社会组织的生长之道。 项目立意:好名字很重要 从调查记者跨界成为知名公益人士,邓飞坦言自己是“秀才带兵”,“野蛮”也得上。在做“免费午餐”之前,他已知有不少民间力量在做贫困学生的公益午餐项目,而自己发起“免费午餐”,无疑“沾了前人的光”。 不过,在众多午餐公益项目中,“免费午餐”能成为一枝独秀,邓飞认为,这首先与其简约、生动而有力的命名分不开,而“行动改变中国”的口号,也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 “作为一个记者,我最大本领就是促进信息的流通,把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邓飞说,“免费午餐”不仅展现出了贫困学生的午餐问题,还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呈现出对这一问题的改进。孩子们吃上“免费午餐”之后开心的笑脸,与之前的问题形成了动人的对比。 “内心柔软的母亲”与“行动有力的青年”两大群体,被邓飞认为是“免费午餐”感召最多的人。他告诉在场的民间公益人,也要去找到能够支持自己行动的力量,用诚恳的立意去打动人们。 组织建设:领导者要学会“超脱” 任何事业从来不是单枪匹马便可成就,邓飞从一开始就想到要寻求组织化的发展。 在仅有几万元启动资金时,他找到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成立下属专项基金,取得合法公募资格,当月便筹款超过200万元。 解决资金问题后,邓飞开始关注团队建设问题,但他深知自己无力去聘请专职财务人员或运营经理,“既然我们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需要找的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幸运的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找到了这样7个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带着律师、媒体、政府机关等不同行业背景,迄今为止只一起见过两次面,却通过网络结合为坚定的“七人核心”。在这一核心的决策下,13人的专职团队以及数目庞大的志愿者、顾问等人员团队有序运行。 而作为项目的发起人,邓飞本人却不在这“七人核心”之列。他告诫社会组织的领导者,现代理性人注重的是以专业方式做事,自己组织起来的志愿者不接受“忽悠”,因此,领导者“要学会放手,保持超脱的位置,切不可独断专行。” 监督体系:须执行“残酷的透明公开” “现在人们就怕公益组织拿他们的钱去买包包,所以必须执行‘残酷的透明公开’,才不至于让他们离你而去。”在“免费午餐”的筹款额达到千万元之际,邓飞也正着手对其建立监督体系。 所挂靠基金会的资金管理、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第三方审计、大额捐赠人的监督等方式,都可作为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免费午餐”项目的所在学校,邓飞也采取“逼着学校开微博”的方法,迫使校方对外公开项目财务。当地的乡村精英、本土义工,以及各种新的网络技术,也同样被运用于监督体系之中。 “我不相信道德自律,我只相信制度。”邓飞说,“我们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项目点都不出任何问题,但公开透明的机制却可以让问题尽快暴露并得到遏制。” 直面质疑:为现代公益“正本清源” “免费午餐”自问世以来,所受赞誉如潮,也遭遇质疑不止。自一开始从民间发起行动而被质疑“为什么要替政府推卸责任”,到政府接手后又被质疑“为什么还要国家替你出钱”,以及其他的各种传言,邓飞采取的基本都是“直面质疑”的姿态。 他认为,面对质疑,首先自己要没“硬伤”,公开透明;其次要诚恳交流,解除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最后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诚恳的建议,而面对恶意攻击则应勇于自卫。 社会组织需要顽强生长,在邓飞的这一观点当中,也包含了为现代公益“正本清源”的意味:现代公益是组织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他认为,个人行为中的个人意愿应得到尊重,而组织行为却应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比如公开透明、引入第三方介入、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在完成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三大项目之后,邓飞将未来目标设定为成立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民间公募基金会。“我们一起加油。”他最后说。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作演讲。 项目展示与点评 广州润都集团有限公司向主办方捐赠50万元公益志愿组织扶持培育资金,并获颁“公益志愿爱心企业”牌匾。在主题演讲后的互动环节,5家民间社会组织获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牌匾和3万元扶持培育经费,并向公众介绍展示了自己的公益项目。邓飞、蒋巍(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林乔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广军(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何艳玲(中山大学政管院教授)5位嘉宾就展示项目现场点评。 项目一 拜客·广州团队(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的环保组织) ■点评 邓飞:这类倡导型项目要强调健康与快乐的理念方能吸引人;“免费午餐”可以与你们合作,在广州组织志愿者自行车赛;形成成熟模式后可向全国推广复制。 蒋巍:给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参考“志愿地图”的模式让市民随时可以找到“拜客”;二是可以考虑将业务扩展到“爱心物流”领域。 项目二 珠海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珠海市团市委主管下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机构) ■点评 赵广军:很不错,这个项目简直是将工会、妇联甚至“非诚勿扰”都集于一身了。 邓飞:我的建议是,尽快规范化,总要对人解释为什么干活不拿工资并非长久之计;鼓励农民工兄弟们发微博,自我表达和传播;集中你的力量照顾好河南来的农民工兄弟,其他省份的可以来复制你们的模式。 项目三 广州启智服务总队快乐童行服务队(专注于外来务工子弟服务领域的志愿者组织) ■点评 何艳玲:我用三组词语来表达我的感想:第一组是柔软、脆弱和力度,代表我们要做什么;第二组是透明、规范和专业,代表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组是回应、机制、文化,代表我们对整个社会层面的需求。 我希望通过各位的努力,让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回应,让所有的回应都取得机制的保障,最终让机制形成文化,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 项目四 灯塔计划团队(致力于农村教育的义工组织) ■点评 林乔林:邓飞在演讲中说要给组织取个好名字,“灯塔”就是个好名字。我想你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或许我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可以与你们合作。 项目五 情暖湛江志愿者服务队(粤西地区第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 ■点评 蒋巍:这支队伍最打动我的一点是,该组织的队长是一名公务员,却在工作之余带领一支民间队伍坚持了9年。我对你们有一点建议是,你们说从前一周可能要做5个活动,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关键应该在于找准切入口,塑造品牌。 现场精彩对话 ◎观众提问:请问邓飞,社会组织怎样才能做到“接得住、管得好”? 邓飞:我的经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得到最快速的成长。做项目要“接地气”,从地里长出来的项目最结实。 ◎观众提问:我是做动物保护的,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你们去救动物却不救人? 邓飞:我希望你的内心坚强,如果你的内心愿望就是想保护动物,那么就听从内心,不必在意别人的误解。也有人问我为什么去救孩子而不是老人,我只能告诉他,这就是我的兴趣、特长以及策略。相信你自己,保护动物最终也是帮助人类自己。 ◎观众提问:您发起的是“免费午餐”,但我觉得浪费粮食的问题更严重,我可以做些什么? 邓飞:在公益事业里,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发起人,既然你有倡导人们珍惜粮食的意愿与创意,那就去动员你所能动员的一切力量行动吧。 ◎何艳玲提问: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坚硬”的政府部门官员出现在此,与我们一同来体验公益事业的“柔软”? 团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省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曾颖如:其实现场是有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座的,只是没有一一介绍。未来我们还将推动形成民间公益、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直接互动。“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将打造成为公益理念传播、公益组织孵化、公益项目展示、公益人才培养、公益资源对接等“五位一体”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力促社会组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