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基金项目派人专项考察后,决定整合现有的既享受 “免费午餐”又享受 “营养午餐”的学校,形成政府和民间基金项目合作新模式
  “我还在龙潭小学!"免费午餐"转"营养午餐"还有好多事要协调呢!”电话那头是贵州省罗甸县“免费午餐”项目志愿者刘军。
  去年9月初,记者来到罗甸县龙潭小学,见到的情景是,同学们带着大米、柴禾、猪油、土豆来上学。每天在校园里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同学吃土豆,有的同学吃包谷,还有的同学用辣椒盐水下饭
  当时,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资助的“免费午餐”获得批准,校长陈华林正忙着添置餐具。志愿者刘军几乎每天都往返于县城和小山村之间,指导"免费午餐"项目的规范实施。
  一个月后,2011年10月11日,275名学生和11名老师获得“免费午餐”基金项目每天800元的资助,正式享用凝聚千万爱心的“免费午餐”。这是全国第163所实施“免费午餐”的农村小学。
  这以后不久,国家正式宣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投入160个亿,为全国680个贫困县区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提供营养午餐。经过几个月的积极筹备,今年3月起,龙潭小学和全国其他贫困山区的中小学生一起,开始享受“营养午餐”。
  从“免费午餐”转化为“营养午餐”,即由原来民间公益组织提供资金转为国家全额拨款。直接享用“营养午餐”的学校没什么问题,而像龙潭小学这样转化的学校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原来的“免费午餐”覆盖到全校学生和老师,但“营养午餐”不包括原来享受“免费午餐”的156名学前班的学生、12名老师和3个厨工。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免费午餐”基金项目派人进行专项考察后,决定把现有的既享受“免费午餐”又享受“营养午餐”的学校进行整合,形成政府和民间基金项目合作新模式“为学前班学生、老师和厨工提供每天3元的补助,并提供厨工工资、厨房水电费用补助。”
  这样,原来“免费午餐”花在龙潭小学的资金,从每天800元减少为200元。“免费午餐”基金省下来的经费就可用来资助其他更多的学校。
  “我们志愿者正在学校整理资料,还要和县教育局沟通,将龙潭小学的材料上报到"免费午餐"项目基金会,很快就会批下来。”刘军在电话那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