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涛    

湖北鹤峰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仅2亿元多一点
  却让所有贫困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
  近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春季调度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这一计划已在全国推开。早在10个月前,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湖北鹤峰县就率先开始了免费午餐实验,让全县的贫困孩子全部吃上了免费午餐。这种做法被外界称为“鹤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建议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借鉴鹤峰县的模式。
  一个贫困县如何能开起如此多的免费午餐学校,成为全国免费午餐项目学校最多的县,他们的资金是如何筹集的?又是如何管理的?鹤峰模式的经验有哪些?随着全国推开学生营养计划,鹤峰县的实践更加凸现出意义。
   “五无”县成免费午餐试点县
  鹤峰县位于湖北西南边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的大山之中。目前鹤峰县仍是全国少有的无铁路、无机场、无高速、无国道、无水运的交通“五无”县。早在10个月前,鹤峰县就率先开始了免费午餐实验,通过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合作,让全县的贫困孩子都吃上了免费午餐。这种做法被外界称为“鹤峰模式”,鹤峰成为湖北第一个免费午餐的试点县,其实有些偶然。2009年秋, 刚从大学毕业的邓莉自愿来到大山里的高原小学任教。2011年,邓莉从湖北省教育厅的一位官员处得到消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准备在湖北开展试点。要想成为湖北省首家免费午餐学校,需要一份申报材料。最终,高原小学的申报获得通过,开餐仪式于2011年10月8日在高原小学举行。
  在举行开餐仪式的前晚,时任鹤峰县长杨安文(现任县委书记)和“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一边吃饭,一边商讨开餐事宜。
  “能否把免费午餐推广到全县搞呢?”邓飞向杨安文发问。
  “这是好事情,”杨安文回应说,“这本来是我们该做的事情,还有公益组织出资和监督,为什么不做呢?”杨安文当即拍板。
  他还特地叮嘱县教育局局长李永忠准备执行方案。
  2011年11月7日,《鹤峰县“农村小学免费午餐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根据《鹤峰县“农村小学免费午餐计划”实施细则》规定,“免费午餐计划”所需用餐资金,由中国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负责为每名学生每天捐赠2元,鹤峰县人民政府出1元,共计3元。
  资金管理严格
  取钱需一天
  午餐费由免费午餐基金支付
  高原小学是整个鹤峰县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气温比县城低好几摄氏度,如果在县城里穿衬衣,到了学校就要穿毛衣。
  高原小学一共有8名老师,81名学生,最多时学校里曾有200多名学生,学生几乎都是来自贫困家庭。校园并不大,教学楼是一栋两层楼的水泥楼房,非常简陋。
  穿过校园的操场,就来到了孩子们的寝室。因为天冷,两个孩子睡一个铺,可以相互取暖。寝室旁是学校食堂,分隔为厨房和餐厅。厨房里摆着一个蒸饭的铁制容器,每天的早餐和晚餐由孩子们自己淘米蒸饭,米是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除了免费午餐外,学生早餐和晚餐需要交菜钱0.8元。中午的饭菜都是免费解决。
  唐春喜校长说,作为全县的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午餐费全部由免费午餐基金支付。每两个月给一次钱。按实际80人计算,每一餐饭是240元,一个星期5餐,一共1200元。一个月,22餐饭,总共5000多元,两个月有1万多元。
  “这些钱是先打到鹤峰县财政局的账号上,钱转账后,免费午餐基金会告诉我们转账时间、金额。然后我们到农业银行去查账。”
  唐校长说,查到钱确实转账后,还需要到县教育局去办手续,再到财政局,再到农业银行开个收据,然后再到教育局由局长签字,开支票转账到我们学校账户上,然后再到农业银行拿钱。”手续是有点麻烦,要跑两个来回。
  每次取钱,都是一次辛苦的旅程。学校的会计会坐早上8时的早班车进城,到县城后已接近11时。 一下车就要抓紧时间办事,不然上午办不完,就要等到下午2时30分。“搞得快的话要一天,搞得慢的话要两天。有时一天跑不完,要在县城里住一晚,学校开支最困难的就是差旅费。往返一次就要50元至60元的路费。”
  全员参与,教师轮流买菜
  免费午餐给山区的贫困孩子们带来了福音,但却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光是买菜都需要安排人手。高原小学采取了老师全员参与,每周轮流买菜的方法。“以前是我一个人买菜,现在让老师轮流买,主要是为了更加公开透明,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看哪个星期,谁的菜买得最好,成本最节约。”
  自从免费午餐实施后,买菜、做账成为高原小学老师们的新工作。全校80名学生,每人每餐3元,学校有着严格的规定,让买菜也成为一门学问。平均到每名学生的采购成本不能低于2.98元,也不能高于3元,超出了要自己贴,不能多买,也不能少买,每餐买的东西与开的清单要相符。
  在每个周末,负责下一周买菜的老师就准备好下一周的菜谱,然后根据这些菜谱买菜,并且提前打听好价格,算出总体的预算。每餐成本是240元,而老师们的预算常常精确到了239.5元,或是刚好240元。然后严格根据菜谱去买菜。
  “等于是,老师们配菜等各方面知识都要会。以后,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当营养师了。”唐校长说,采购好的菜星期一交给学校食堂的大师傅查验,并形成一个总账交给校长。
  每天的饭菜手机拍照微博公示
  为了保证钱确实花到孩子们的午餐上,高原小学的第一餐饭对外公示。之前,高原小学还获赠了智能手机,专用于发微博。每天中午开饭时,邓莉老师都会用智能手机拍摄当天的饭菜。然后把菜单、照片,发到免费午餐基金专门设立的微博上。“菜谱和图片要相符。”
  此外,唐校长说,他每晚都会用半小时汇总当天的菜、肉、花费等加一起形成一个总账,录入电脑,便于今后查账。
  搞这么严格有必要吗?对于外界这样的质疑,唐春喜说,有必要,这是一个保障。3元钱全部到位,确实很有必要。有的学校曾反映,菜谱与图片不一样,而且克扣了学生的餐费。想通过这样的程序来说明,绝对不存在克扣的情况。大家都参与了,心知肚明。
  李春霞说,目前这样的一套制度非常有效,起到了监督和公开的作用,最有效的作用在于公开。
  在没有开免费午餐之前,高原小学的孩子们中餐都是吃零食。
  唐春喜解释说,以前学校没有开中餐,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忙不过来,也没有经费请厨师。现在的厨师工资是1600元,由免费午餐基金支付。另外,学校做饭一学期要2万斤柴,现在一斤柴要0.22元,这些费用是由学校的办公经费支出。县政府决定,燃料费不在免费午餐基金里支出,由县里自己付。
  为保障食品安全 只到农户家买肉
  怎么保障饭菜的安全性也是一道难题。唐春喜说,采购时严格把关,学校与商家签订了采购合同,出了问题商家要负责。为保证安全,学校不买鲜肉,都是到农户家买腊肉,一斤12元。因为现在市场上有病死猪肉。米是在前面的铺子里买的,辣椒、茄子等从菜市场采购。学校采购的食物,都有索证记录,包括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
  学校新购置了消毒设备。开餐时只有学生能进入,做饭时只有老师能进入。学校还会定期查看食用水源,免费午餐的食品还须留样。
  全县43所乡村
  学校全部开餐
  从去年12月1日开始,鹤峰全县43所乡村学校正式推出免费午餐。而在国家营养餐计划中,鹤峰也被列为试点县。
  邓飞说,在鹤峰县实施的免费午餐所在地已经形成一个“免费午餐生态圈”,继免费午餐公益项目之后,公益团队陆续进入,从图书、设备、建筑、衣物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有了良好的公益环境。而且在免费午餐项目中,团队赢得了鹤峰县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政府方面能够全面支持在该地区进行医保的试点工作,对于儿童大病医保项目而言将更容易开展。如试点成功,儿童大病医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将逐步推向全国。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鹤峰县委书记杨安文表示,自己在下基层时早就注意到一些边远山村的孩子没有午餐,个头也不大。“免费午餐”团队来到鹤峰,让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通过努力,与邓飞团队约定了鹤峰“免费午餐”的1+2模式(政府出1元,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出2元),同时杨安文认为,实施“免费午餐”只是一个起步, “以后能不能实现全天候的免费早餐、午餐和晚餐?能不能实现全县中心学校全覆盖?这都是我们可以探索的。”
  鹤峰县副县长谢成校说,鹤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改造学生营养状况。去年,县政府投入55万元在全县中小学中推行“免费豆浆”工程;今年,又携手社会组织实施“免费午餐”计划,43所学校每年需328万元,县政府要投入110万元。
  每年新增加的110万元从哪里来,对于一个每年财政收入仅2亿元多一点的贫困县来说,无疑有些困难。杨安文说,压缩各部门、各乡镇公用经费投入教育,是最划得来最值得的做法。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免费午餐基金秘书长肖隆君表示,免费午餐基金与鹤峰县的合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一次良性互动,将可能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来说,还将持续倡导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支持免费午餐,让更多地方政府能复制这种合作模式,为更多贫困学童送去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