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昨日,成立两周年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布年度财务报告。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说,在坚持“因地制宜做厨房、就地取材做午餐、师生同食保安全、微博每天要公开”等基本准则外,他们将在200余所学校食堂里装设摄像头,远程可视,便于社会监督饭菜是否安全和足量。(4月3日《东方早报》)
2011年2月,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2011年4月2日,黔西县沙坝小学免费午餐启动,成为全国第一所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虽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已经深得人心,且有良好的声誉,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然而,一个公益项目能走多远,取决于它的声誉,而声誉的根本则是透明度。唯有透明,才能围聚更多的爱心人士“走”到这个公益项目中来;唯有透明,才让这个公益项目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为“免费午餐”装摄像头,这是从技术层面上拓展了监督的“眼睛”。在远方众多的“眼睛”注视下,想必学校是不敢弄虚作假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孩子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公益项目其实是很脆弱的,一点的疏忽可能酿成负面问题,而这个问题如果被放大,则会毁坏公益项目的声誉,从而使爱心人士退却,最终受害的是那些极需要帮助的人。截至2012年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免费午餐募集善款4377万元。覆盖205所学校,涉及17个省区,36467人受益。共接受捐赠资金约14万笔,平均每天募集善款6.8万元。这是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然而,再骄人的“成绩”也只是代表过去,“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很需要走得更远,因为现在还不是停止的时候,即便是停止,也是在功德圆满的时候。监管无止境,透明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学校食堂里装设摄像头,并非是一劳永逸,也绝非只是一味依赖技术,而是集聚技术力量,从而增强监管之力。一言以蔽之,“免费午餐”的摄像头暗喻监督“无止境”,强有力的监督才是公益项目的“生命”,能明白这一点,何愁“免费午餐”公益项目走得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