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五岁的孩子是怎样的?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

从懵懂无知到对世界充满好奇。

这是一个孩子,从婴幼儿到少儿的节点。

据说,孩子到了5岁左右,

人格塑造已经基本完成了80%。


今年4月,“免费午餐”5周岁了,这5年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经艰辛但美好。

2011年,3月。天下还没有“免费午餐”。

我们奔走在山里,寻访学校,筹备免费午餐。


那时,我还在老东家《都市快报》,一家倡导“生活因温暖而美好”的报纸。

都市快报将力量投向了贵州省纳雍县,我和同事康平、刘阳,像奔腾的小马,游走在山里。

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


▼我们看到,

当时有的学校是这样的

孩子是这样的 

上课是这样的

(三个人坐一条凳子)

教室的黑板是这样的

孩子们的眼神,怎能忘怀

游戏是这样的(孩子玩的游戏是塑料瓶盖)

放学的路是这样的

行走的鞋是这样的

回到家后,有些孩子家里是这样的

(吃的、睡的、取暖的,全挤在这个小房间里。)


这些图片背后,还有~

● 来去两车道的死亡高速公路,偶尔有摩托车飚过。

● 学生中午是吃土豆的,上学要翻山越岭,走一两个小时到学校。

● 他们的父母,散落在长三角珠三角,他们是留守儿童。

● 墙上还刷着“不送孩子读书是违法的”。

● 学校是建在山顶上的,水需要去山下挑上来。

● 有些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还有很多代课老师……

● 对,最新鲜的还是山里的空气,特别清~新~


乡村里卖的饮料是这样子的

(有没有看成“娃哈哈营养快线、康师傅冰红茶、红牛……”)

汽车加油是这样的

这些 

对于一个成长在

长三角地区的人来说,

无疑是震撼的!

你无法不动容,

你发誓一定要竭尽所能,

尽力而为。

▼于是,我们奔走在山路上

遇到涨水,冒险涉水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 许康平)

(原“都市快报”快豹宽频记者 刘阳)

现转型做影像方面的创业

▼遇到过冰雹

(这是从小到大,见过最大的冰雹

像鹅卵石砸在车顶,砰砰地响,挺吓人)

当你看到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饭,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免费午餐”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付出自己的汗水。


孩子们第一次吃上午饭

条件差的学校,只能在操场上就餐

午餐不再是土豆,

舍不得吃鸡蛋,把蛋黄留到最后吃

真真电话我说,免费午餐5周年,正好梳理下过往,我就翻出了硬盘,翻看了这些照片。

这些照片,都是我的傻瓜相机索尼T20拍的,现在已经退役。

作为很不专业的拍照者,这是些没有登在报纸上、只存在硬盘里的照片,没有任何PS。



(2011年4月3日,都市快报4个版面,首次报道“免费午餐”。)

对于“免费午餐”,都市快报杨星社长、姜贤正副总编辑、吕宏主任不惜版面持续投入报道

都市快报“免费午餐”联合纳雍县的爱心组织“爱心纳雍”,最初2个月时间,开餐了数十所学校。

(2011年5月9日,杭州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好心人一次性捐助250万。)

当时我们几个还在贵州,当同事蔺桃电话告知这个消息时,激动但又不敢置信,是不是打错了。

跟这位至今不知道姓名的捐助者一样,免费午餐由无数的爱心凝聚成爱心河流。五年来,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517所学校有了免费午餐,从169个孩子,到如今每天有143359个孩子吃上免费午餐。

不久前,刘阳问我,你还想念那段在贵州做“免费午餐”的日子吗?

我说:是的,会想起一个场景的细节,坐在颠的东倒西歪的车里,听着车上的音乐,车窗外山峰退去……还有孩子们吃上饭的笑脸,爱心纳雍的志愿者老兵、李践、羽寒他们。

这些,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最初,我们从各地飞到贵阳,和邓飞碰头。

在走访数十所乡村学校后,停留在“沙坝小学”。

邓飞决定在这里做第一顿免费午餐,从一条微博开始,无数微小力量汇聚,在网络上卷起一场“众筹”风暴——每天3块钱,帮助山里孩子吃上午饭。

短短10来天,4月2日,沙坝小学免费午餐开餐。

从一个鸡蛋开始,黔西县花溪乡的这所学校,成为“免费午餐第一校”。

后来,一所所免费午餐学校在各地大山里生根落地。

都市快报(杭州)、黔中早报(贵阳)、华声在线(长沙)作为免费午餐的三股媒体力量,分头推进。

( 许康平/ 摄)


那时,

康平还未婚,

刘阳还是个英俊少年,

张燕还没有成为少妇,

邓飞的白头发也没现在多,

… 

直到现在,我还是“免费午餐”的志愿者,第一届“免费午餐”管委会任期满后,被选为监事会监事,继续发挥”余热”。

“免费午餐”5周岁了,就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所有志愿者、工作人员的呵护照料下,依然有力成长。

当无数微小的力量透过网络汇聚到一点,一切都将为之改变,就如“免费午餐”的书名《柔软改变中国》。

对,“免费午餐”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爱惜她成长的羽毛。

依然记得,5年前,2011年3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忘了,没忘的是,接到邓飞的电话:

雁冰,去贵州,我们一起去干一件大事,可以改变中国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