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jpg

2_副本.jpg

“乡村瞭望”回访新疆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吐鲁番市恰特卡尔乡其克布拉格村庄子小学,2018年四月是新疆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开餐,4周年记忆(2018.4.8)。

庄子小学距离恰特卡尔乡约14公里,距离吐鲁番市约30公里,距离乌鲁木齐约210公里,系属偏远乡村学校。学校有175学生,20名教职员工,从2014年4月开始,整个学校师生享受“免费午餐”待遇,可谓天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谢谢捐款人。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5_副本.jpg

免费午餐是2011年4月2日,由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免费午餐致力于帮助中国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免费午餐成为中国儿童的基本福利,大规模改变中国乡村儿童营养状况。

经过五年的发展,各地物价持续上涨,3元的餐标已无法满足项目学校学生的用餐需求。为确保持续为中国乡村贫困地区学童提供营养健康的午餐,从2016年3月1日起,在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全面执行4元餐标。

6_副本.jpg

小姑娘面对镜头露出腼腆的微笑▲

7_副本.jpg

免费午餐与净水计划公益项目同在▲

一晃四年过去了,回顾四年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往事历历在目,其中“风吹雪”的故事记忆犹新。

2013年12月,吐鲁番“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开餐之前有个蛋餐测试一个月,这是免费午餐项目正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免费午餐公益基金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为了完成测试,晨报记者李萍邀请了单位2位摄影记者(李萍是免费午餐项目新疆主要协调人),坐着免费午餐新疆志愿者、摄影师兰天翔的私家车,还有我这个单反发烧友,乘车前往吐鲁番。在高速公路上与“风吹雪”不期而遇,后来得知风吹雪是一种自然灾害,是暴风雪来临的前凑,为此高速公路也被交通管制。我们硬着头皮,没有办法只能前行,有那么几分钟能见度不到一米,车头都看不到,只好靠高速公路的护栏来判断方向。过了几分钟才看到路面,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怕。李萍,兰天翔,他们什么感受我不得而知,我当时是害怕了,到了吐鲁番,看到厚厚的大雪,有媒体报道,吐鲁番近60年来下的最大一场雪。我手疾眼快的发了一条微博,介绍风吹雪,悠闲自在的分享刚才惊心动魄的过程,不少网友提示我们注意安全,为我们担心;因为以前我不知道风吹雪的厉害。我们安全的冲出了风吹雪区域应该是非常幸运的,幸运之神罩着我们。到了服务区,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我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的车辆的车身好像被撒了石灰粉一般,面目全非。

到了吐鲁番的项目学校,完成了预定工作。因为“风吹雪”交通被管制,我们只好晚上住在老师家。晚饭时,电台的媒体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我,要采访“风吹雪”的过程。媒体人神通广大,这一点我知道。我把电话给兰天翔,说:“当时你在开车,你介绍最有说服力”。为什么媒体人要找我们,后来得知,在乌鲁木齐到吐鲁番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是风吹雪第一批见证者。

8_副本.jpg

9_副本.jpg

10_副本.jpg

回访免费午餐项目学校期间,在吐鲁番沿途看到了极其壮观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11_副本.jpg

12_副本.jpg

13_副本.jpg

14_副本.jpg

学校距离世界奇观艾丁湖不远▲

艾丁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  ,湖底最低处达-161米。吐鲁番盆地为中国天山东段南侧封闭性山间盆地,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地表径流的归宿点。艾丁湖,维吾尔语叫称艾丁库勒”,意为月光湖。

“净水计划”通过为中国乡村学校援助净水设备等方式,旨在解决乡村校园儿童饮水安全问题。

2017年6月1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与净水计划项目在乌鲁木齐启动,这也是“净水计划”在国内的首个省级示范点。

15_副本.jpg

16_副本.jpg

学校新落成的校室▲

17_副本.jpg

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好人公益基金为一线工作人员送上“乐助护士”项目急救箱▲

18_副本.jpg

免费午餐新疆志愿者▲

19_副本.jpg

20_副本.jpg

21_副本.jpg

22_副本.jpg

23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