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 (记者 李萍)3月2日15时22分,新疆首家“免费午餐学校”挂牌,当本网记者在现场将这一消息图文并茂发到微博上时,远在北京的邓飞迅速将消息转发、评论,他在微博上说:“感谢新疆的兄弟姐妹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一时间,新疆首家“免费午餐”学校挂牌这一消息被广泛传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也进行了评论、转发。
图为邓飞 (邓飞本人提供)
“免费午餐”走进新疆,源于“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
邓飞,1978年生,湖南沅江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微博粉丝314万。2011年初,他在网上掀起“微博打拐”热潮,并成功找到一个孩子。之后,他又借助微博动员全国资源解决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问题,这就是同年4月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
邓飞说,免费午餐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是微博成就了这场运动。 微博对于邓飞来说,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次来过新疆的邓飞说,他去年还来过新疆,惊喜地发现,新疆这几年飞速变化,尤其是微博网络公益传播方面,新疆的公益团队日趋活跃,他也经常被新疆的网民@,很多都是求助、救助以及受助方面的信息。
微博是如何推动公益的,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且听邓飞怎么说。
记者:从什么事件开始,让你体会到了微博在传递公益中的力量?
邓飞:2008年,我在广东做调查报道《南中国男童贩卖链条》时,认识了彭高峰,他的儿子彭文乐被拐。我也是父亲,深知这种痛苦,我经常帮他发寻子微博,微博就像我的助手,那时我的粉丝大概有几十万,那条寻子微博被转了上万次,当时的感觉就是“一石激起万层浪”,让我看到有那么多人都在关心这事。
2011年春节前,一名老家在江苏徐州的大学生看到了我的微博,跟我联系说,发觉照片中的小孩特别眼熟,当时是大年初六,我和彭高峰立刻赶到徐州,没错,那个孩子就是被拐已近3年的文乐,我在微博上直播了父子相见的过程。说实话,当时我自己都忍不住哭了,我们希望微博能传递并实现更多的公共利益,这之后,我们开始在全国开展“微博打拐”行动,这场由民间组织的打拐行动,引起了公安部的关注,最终促成了一系列打拐专项行动。
记者:都说微博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公益行动途径和价值,身为记者,你怎么看?
邓飞:我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没法用传统的报道方式写出来,而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发出来,还可以把每个人的意见及时汇拢,对于微博所开创的一种全新的公益行动途径和价值,我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当时我只是觉得微博改变了一种状态。拿“免费午餐”项目为例,微博是我的第一阵地。2011年初,我得知贵州很多乡村孩子上学没有午餐吃,出发前,我发了一条微博:“将去贵州一悬崖下的乡村小学,当地学生无午餐,每天中午喝凉水充饥。我们尝试在该校建一个食堂,推动中国贫困山区的免费午餐计划。”想不到这条微博迅速集结了人力和财物,捐款的、捐物的,报名当志愿者的……
其实,在我做这些公益项目的时候,我是一张白纸,是和大家一起摸索出了一种通过微博传播效应来协力助人的方法,通过实践来看,助人,尤其是帮助孩子,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我们把这种共鸣集结起来,通过微博召集人财物,一呼百应,就可以改变成为建设力。用爱和善良去建设,容易达成共识,实现改变,我们收获的就是爱和善良,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改变社会的方式。
记者:微博是个众声喧哗的舞台,用微博做公益,如何对应质疑?
邓飞: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公益,不被人说是不可能的。拿了别人的钱来做公益,就要对人家负责,包括很繁琐的解释、误会以及批评,我欢迎任何声音。
记得我做“免费午餐”的时候,就有新疆的网民在网上向我提出质疑,我都一一核实并回应了,我觉得这样很好,有助于帮我们把这件事做得更加完善。就目前的经验看,微博做公益需要专业水平和承受能力。有了人财物,如何组织运作对我来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我和我的团队要求对信息公开透明,流程规范,分工清楚,没有私利,没有浪费捐款人的钱,我做好自己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就问心无愧了。
以前,我影响社会的路径是通过稿件影响读者,再影响社会。现在,这个过程简单直接了,通过行动直接谋求改变,我觉得这是一种良好的改变社会的方式,我特别赞同一句话,就是“行动改变中国”,中国不缺写字的人,而缺行动者。
记者:你手头的公益项目,是如何保持生命力的?有什么窍门?
邓飞:我们要求把“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公益项目的运作做到公开透明,接受所有人的监督。一开始,这种“裸晒”确实令一些人不适应。每天把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以及发票收据什么的在微博上详尽地公示出来,这确实需要个适应过程。比方说,我们的志愿者去农村小学教老师发微博,有些老师连智能手机都没见过,我们就从零开始一步步来,这个过程不容易,但只能去适应,人人参与,人人可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我做了十年的调查记者,写过很多社会的“伤疤”和“毒瘤”,比如说腐败,只要信息公开、资源流通,就可以制止腐败和权力滥用,所以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的所有信息都是公开的。我们团队除了两个专职人员,其他都是义工,可以做到共同决策,避免权力集中,也避免我的决策失误。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管委会秘书长肖隆君跟我说过,想要“健康持久”,没什么诀窍,做到收支透明就可以了,我们的免费午餐的每笔收支都会在官方微博上实时公布,每个捐赠者也可以自己上官方网站查。
记者:你这样的微博名人毕竟是少数,如何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微博参与到公益行动中,实现公益资源的最大化?
邓飞:很多人都知道,微博是实现公益需求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段,我发出“为农村小学捐
校车”的微博后,立即就有
汽车企业跟我联系,当然,这个前提是诚信,发起人、参与人都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才能更加真正有效地实现公益需求。
现在,微博上做公益的普通人很多,只要参与微博,就有可能实现你的公益需求。说实话,我本人就是“人人公益”的受益人,那些为我提供太多帮助的热心人,我都没有见过。在微博上参与公益本来就没有什么门槛或是什么准入制,你只要动动手指,就有可能变成真实的公益行为,轻松践行公益,这也是越来越多普通人参与微博公益的原因。这个过程,有人把它比喻成病毒式传播,虽然不好听,但很贴切:一个人传给一群人,那群人中的每一个人又可以传给另外一群人,如此庞大的传播人群中,拥有百万粉丝的人是极少数,更多是靠普通大众一个个去参与,一个个去实践的。
记者:微博具有良好的传播性,但最终如何把这种微博公益落地呢,
邓飞:微博传递公益,目的就是把公益项目在大家的眼皮下落地 ,一个好的公益项目,首先要做到专业化,必须多方合力、里呼外应、良性对接、持续跟进才能落地,微博是这些环节中很重要的媒介终端,多方合力包括基金会、媒体、公益组织、志愿者、政府等,相互协作。
一年来,我一直都在微博上关注新疆的免费午餐项目,也深刻体会了这个项目耗时一年才落地的艰辛,我知道,新疆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在这一项目中遇到了其他省份很难遇到的困难,他们不但克服了,还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今后的公益项目开展定能起到启示作用。但如果说具体怎么做,可能没有范本,坚持和透明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