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2日

地点:同济大学129礼堂   公益创新高峰论坛发言

 

非常容幸应邀来参加今天的盛典,同时在会上还发言。

免费午餐行动至今已经举办了两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12年底筹款4377万,覆盖了205所学校,涉及17个省,36467个人,这样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行动,公益性强,据有很强的社会号召力,动员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行动中,实际上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这个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是从事政策研究、支持这方面活动这样一个非盈利组织,所以我看到免费午餐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确实是很欣慰,很钦佩。免费午餐活动它具有选点精、以学校提供午餐为主要形势,资金运行透明度高等等这样的特点,它有效防止地方政府或者学校贪污腐败,让学生直接收益保障农村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那么这都成为他的特点。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就是免费午餐和我们所有其他从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团体、个人、以及政府部门,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对弱视群体的怜悯、同情、爱心、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动,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一种战略性行动。

我们国家现在有60%到70%的小学生现在是在农村地区在上学,但是未来10年、20年他们将进入劳动力大厅,他们将是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一股主力军,因为他们占60%、70%,他们是我们国家城市化的生力军、他是我们国家老龄社会的栋梁者。但是以他们现在的教育质量,以及他们现在的身体情况,他们能不能承担这样的工作呢?

根据中国疾病中心2008年的调查,虽然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摆脱了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在我们西北地区还有将近20%的,5到12岁的儿童中,有15.4%的儿童生长迟缓,在西南地区的贫困县有38.1%的儿童生长迟缓,他们的身体状况就意味着他们将来进入社会的时候他们在劳动生产力中处于一种无力的地位。巴西的一项研究说明,当人的身高如果是矮一公分,那么他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会正下降1.4%,我这里说的是他们的一种统计,不是个人。我们马上有人说很多人身高1.5米,但是很聪明,他的生产力很高,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从总体上来看,他1.5米的人和1.7的人,在劳动生产力这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我们现在的这个免费午餐集中解决的是儿童的营养,是他的健康、是他的生产力,以及他继续学习的一个基础,那他的意义就是远远超过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种慈善、一种对弱视群体的这样一种同情。

那么免费午餐它将会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来我们所需要的不在是大量简单的劳动力,从事外来产品的加工。我们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生产劳动者应该是高素质、能够从事产业链高端或者是终端这样工作的人,那么如果身体不好,导致他学习成绩或者学习兴趣协调不高,那么他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战略性的。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整体上改变留守儿童的状况,整体上改变我们国家现在所谓半城市化的这样的状况,但是我们一定要尽力,使得在农村的这些儿童能够保护底线、保护基本,那么首先就是要保障他们的健康。

那么做好这件工作有利于缩小社会差别,我们知道在城市里边肥胖症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10%的儿童营养过份、过量,或者说和他的运动量相比,那么他是营养过剩的,那么在农村还有刚才我说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这件工作。而且营养改善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除了说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这个有缩小社会差距,它还使儿童在学校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们在2010年所做的大量的评估表明,70%的儿童学生上课有饥饿感,那么上学就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件苦事,而不是一进愉快的事,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根据2007年我们在广西固安进行了一项实验,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营养餐,给广西和河北2000个学生做实验用,有500个学生只是领取衣服、发放衣服。然后最后的结果经过一年零九个月,就是二十一个月,那么享受营养餐的儿童拿11岁这个年龄组来说,它比对照组平均身高多增长1.9厘米,体重多增长3.4千克,那么这就是直接可以看到的结果。那么当然这1.9厘米转换成劳动生产力的话,那么就是3%劳动生产力的增加,那就是他未来他在进入这个劳动力市场、进入城市在寻找工作岗位的时候将意味着更好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包括免费午餐在内,所有推动了这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的人,都是在从事一项战略性公益,而不简简单单是一项慈善事业,这是第一点,我想说的。

第二点:免费午餐的推行是整个农村学生营养改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亲身经历了各个阶段,同时看到了很多组织所起的很多重要的作用。我们曾经2006年下学期开展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生营养改善的试点项目,当时就有中国疾病中心参与,一起来设计、一起来合作,那么基金会的成果上报以后,中央决定增加了这方面的支出,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又开始进行了评估工作,2010年2011年发展了两个评估报告,那么这种报告应该说就是引起了媒体的重视,那么首先是新世纪发表了这篇报道,同时提出了营养贫困这个概念,然后是中央电视台用西部小餐桌的形式报道了农村学生他们的营养状况、他们的就餐状况,随后就有邓飞所发起的,由媒体人,主要以媒体人为主,然后有各方面参加进来的这样一社会性的行动,免费午餐行动。那么在这体制后还有一些其他的组织,像青少年基金会、扶贫基金会、安利基金会,他们所发起设立的爱心厨房这样的行动,那么这些行动都对最后推动政府的决策形成,推动地方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方面的实行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所以说应该说是有社会合力的这个结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这方面,我们是做研究的,这是我们的长项,但是在社会动员、号召各界来共同参与这方面,那我们远不如像免费午餐、邓飞,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媒体有影响力。我说一个小事,就是我跟邓飞一块参加这个微访谈关于免费午餐,关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那么邓飞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回答四条、五条,我按部就班老龄化就是140个字,还有字斟句酌,所以他回答五条我才回答一条,这就显示出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区别。做研究是我们的强项,但是做公益讲社会号召力、社会影响力,这是邓飞、还有其他媒体人、其他公益组织他的强项。我们其实在宁夏去考察的时候,就是非常高兴有照片,就是小孩子拿着的碗和脸一样大在吃饭,非常高兴。但是他这个图片反应的,我不知道这个图片取材源于生活还是他们的一种设计,我觉得非常好。

所以我觉得社会公益各方面共同行动,推进这样一项计划在中国的实现,应该现在很自豪的说,我们国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在覆盖3200万学生,中央是2300万学生得到了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在地方还有800万左右是由地方政府出资的,所以大概是3100万学生现在享受到了学生营养改善的资助。

那么从这个数字来说,就是我们好段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很多其他国家,现在成为世界第三大学校、学生营养改善项目。世界上第一位的是印度1亿3000万,第二个是巴西4000万,那么中国现在是第三位,发达国家普遍都实行学生供餐,那么我们现在供餐标准,国家的标准低于发达国家,但是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那远高于印度,我们现在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世界银行,联合国联系计划署他们有一个调查小组,到地方去看了以后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应该说这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很欣慰的,也很自豪的成绩,就是有3100万的学生现在已经从这样的一个政府计划中收益。而这政府计划是方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

那么这里,我需要说一下,也就是第三个,对政府作用怎么看?是不是这样的,说免费午餐、社会公益是一种力量,它迫使政府在另外一方要接受这种东西,政府和公益之间是一种对抗的、是一种一方赢一方输的,还是说是一种供应的这样的关系呢?现在地方谈到政府,尤其在我们年轻的媒体之间,这个持批评态度从网上看了很多就是政府官员腐败,政府官员在媒体面前在这个大众面前回答问题很愚蠢,做出了很多很傻的事情。但是这可能只是一面,就我个人接触我还是认为政府现在在努力的要为实现建成小康在工作,很多官员还是尽心尽力的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说是这个学生营养改善,基金会所撰写的报告就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我念他们几个领导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批示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政府的领导人对这件事情的人士丝毫不比我们从事这件工作的研究人员要差。

比如说2008年4月2号,温家宝总理在我们这报告上批示,要增加政府对寄宿制学校提供学生的补助力度,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这件事关系国家的未来,也是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调查研究制订方案,也可以在部分贫困省去实行。那么在这之后,还有很多比如说刘言东(音)同志在2011年1月17号批示,他说做好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工作重要而紧迫,这个请按总理批示精神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因此作为改善民生、贯彻教育规划方案的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这是2011年1月份的。那么2011年5月份他还有批示,他说在为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保障势在必行,要精心筹划周密部署、认真推行。那么领导对这个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但是以中国的形式来讲要推进它确实还有部门利益的考量,还有具体实施中的一些困难。

那么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全国学生营养办的委托进行一项评估,那么在这个评估中我们就发现,就是现在只有45%的学校是给学生提供厨房、供餐就是学校供餐,应该说有一份符合标准的、有充分热量的这样一份热腾腾的午餐。那么还有50%的学校他执行的就是采购,然后把这3元钱的东西发给大家。那么这两种供餐方式的比较,如果你对这个学校的供餐的平均情况来比,就是他们提供800卡的热量,和多种维生素等等这样的符合用餐标准要求的一份午餐,而那个采购那么他只能大概300大卡的热量,在湖南、或者湖北有一小部分是用牛奶,他们主要的成本很多工业利润或者是流通成本,只有300大卡,它的好处大概是钙的能量高于学校供餐,而在其他方面都远不及学校供餐。那么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政策制订中没有考虑说这个执行的成本,所以()制度制订的不明确。然后水、电、媒这些东西的经费谁出,这个规定不明确。而实际上要把3元钱变成午餐吃到孩子们肚子里面,还需要花到一块钱,根据地方不同,你来请炊事员、你来做这个水、电、媒,那么地方政府当他觉得不愿意出这个钱时候,那么他就会选择最简单的办法来去进行采购,而采购里边这个漏洞其实比在学校供餐还要多。所以,应该说就是政府愿意做好事,但是这制度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在努力。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免费午餐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说免费午餐它是和这个公益组织联系,是福利资金会。然后它和教育部全国营养办也有很好的关系,下午教育部营养部颁的同志还会在这里发言,这里可能有这么一种关系,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大力提倡的,就是相互护权,那么应该是一种相互增权,或者这样一种状态。  

中国的政治改革在经济体制调整的同时,应该大力推进。但是它会有两难局面,一方面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有力的政府,或者叫强政府,这个强政府不一定是大政府,但是它应该是有远见、能规划、有执行能力的这样一个政府。在所有发达国家实行这个政策的时候,都会遇到的说,如果政府是无效的,那么它的发展历程是没有办法实施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要推动社会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权利会受到我方等大部分的限制,所以政府和社会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一种灵活游戏有你没有我的,还是说是一种共同增益的。那么比如说免费午餐它可以筹4000万元钱,政府可能有这样的一种资源,它可以动员三百亿、四百亿来用到这方面,那免费午餐和其他的公益组织一起确定了说食堂用餐是一个用好的方式,确立了说我们可以用微博、用其他的方式来实行社会的监督,那政府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督促地方、要求地方做好自己的工作,所以它确实一种相互增益的一种前景,一个范例。

基金会曾经在哈尔滨和无锡做过,这实验现在还在继续,就是在社区中涉及到老百姓的这些项目到底做什么,要用老百姓投票来决定。那么这两个地方当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决定他们上什么项目的时候,凡是参与的公众后来零点给我们做了一项评估,因为我们也要请第三方的评估,零点做评估的结果就是参与的老百姓对政府的认可就大幅度的提高,比那个没参与的老百姓就明显的更认可政府的工作。

所以政府应该从这方面来讲,不要包办代替,而应该够多的留出给社会组织、给公民团体发展的空间,我们就会高兴的看到,就是最近这个中央的几个文件里头都在强调要发展各种公益性的公益团体,要给公民社会的津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公民社会应该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推进我们这个事业,国家现在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我们需要有大量的像邓飞这样的,他可以叫做社会企业家,我们需要大量这样的人。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同学,我相信你们所做的,同济大学所做的这项工作,你们去支教、去参加这些公益行动,未来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那么如果我们政府和社会之间有一种良性互动,它不会是说权利社会之间的战争,而是权利之间共同的增长。政治体制改革有过不同的建议、不同的路径,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实行普选,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从很多国家的情况来看,普选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普选会到里,但是不会是今天。

第二个方向就是说,党内民主来推进实现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个路径,但是它绝对不会是全部,因为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样一种方式在党内民族总是受到限制,那么第三种路径我们中国发展基金会原来有一位副秘书长王旭(音),他是在国外学习回来的博士,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相互护权》,政府和社会相互护权,政府给出社会团体、给公民组织更多的空间、公民组织在社会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双方有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增益的过程,那么这过程将会是我们社会政治体制改革实质的一种推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免费午餐行动者远超出了说学生营养改善的范围,我们希望整个社会有更多这样的组织和更多这样的团体出现。那么我看到了免费午餐有一个下一步,政府现在采取的行动,而且我刚从贵州参加刘言东(音)副总理主持的农村义务制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那个会议上,他说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现在覆盖的是贫困地区,将来要探索要在所有的农村地区如何实行,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探索比较收入已经高的人应该怎么做,我想免费午餐在湖南来做,应该是在这方面为赢,就是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湖南在我们国家是人口大省,是邓飞的老家,但是在营养改善方面是落在后面,全国现在我们第一阶段评估的结果,学生营养改善做得好的有云南、有贵州、有宁夏等省,那么在前一百个县中没有一个湖南,邓飞如果在自己的老家做出一点事干。

对不起,耽误大家一点时间。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