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23个孩子,一个自制背篓篮球筐,危房和烟叶地围成的土操场,一位57岁的校长抱着篮球,站在孩子中间,孩子们睁大眼,仰头张望,眼神随篮球划过的抛物线移动……校长林清和,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保安,木工,砖瓦匠,还是每天挑水给孩子喝的爷爷。

      9月14日,本报“免费午餐恩施计划”恩施利川站探访——汪营镇钓鱼滩小学的“扁担校长”林清和。得知记者要来,犹豫了一宿没睡。第二天凌晨,他发短信答应接受采访。采访期间,老校长两度落泪。

      从汪营镇走20里山路,可到钓鱼滩小学。学校没有围墙,一根木杆插在地上,木杆离地面2米处,一个掉底儿的背篓,这是让数千网友落泪的“背篓篮球筐”。

林清和从教30余年,2007年起,一个人留守钓鱼滩小学。学校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可以克服,没有水,他就到500米外的水潭挑水,百余斤的担子,4年挑坏了10根扁担。

      现在他最揪心的是,“自己被报道出名”,学校厕所问题却没解决。他拿出两份汪营镇中心学校检查通报,两份均提出:厕所墙体倾斜存在安全隐患。“每年检查都说是危房,但就是没人管。”林清和情绪激动,眼眶湿润。

      “不是会被墙砸到,就是会掉进粪坑,人命关天啊。”提到孩子,他声音颤抖,仰了下头,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村民们都记得,他曾有个女儿叫林娇,4岁时因无人照看,误落水中,再没起来,那是林清和心中永远的痛,他不想学生重蹈悲剧。

      厕所是土屋内的一个坑,坑上有三四块木板,依着泥巴墙。林清和说,之前有一块木板塌掉,幸好学生没掉下去。他在土墙上订了不少木桩,再用树刺围住,避免学生靠近。但他还是每天担惊受怕,严格规定学生“不能在厕所逗留”,课间小孩上厕所,他都会精神高度紧张地守在不远处,等孩子出来为止。

      另一个让他担心的是,孩子们又没篮球玩了。操场上的“背篓篮球筐”,在记者刚来不久,他接了几个电话后慌忙拆下。“因为媒体报道破篮球筐,‘上面’说太丢人。”林清和说,破背篓篮球筐,源于看《亮剑》的灵感,孩子们喜欢“投篮”,他满心欢喜,不想一切因为他的“出名”而毁掉。“小孩只能趴地上玩泥巴,干干净净来学校,满身泥巴回家。”林清和说,拆下自制的篮球筐时,他声音带着哭腔,“出名”不是他的初衷:“希望媒体不要报道我个人,要帮忙解决孩子的问题呀。”这位57岁的校长,为了一个背篓篮球筐,和自己的“出名的过错”,第二次落泪。本报特派记者 周慧

◇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远行,一路都在山里,有点晕,看到的却异常真实。 经过多次联系,林校长答应让我们到学校去看一看。第二天清早从镇上转了一个摩托车,吹了十多公里的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利川汪营镇的钓鱼滩小学,也是网上传播广泛的“扁担校长”的学校。

      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是教学楼,旁边的平房已经成为了危房,校长趁天气好一个人重新修了修房上的瓦楞,顶上断裂的支撑木还要等人从镇上送过来。林校长想腾出个地方,为孩子们建一个乒乓球室。

      学校没有电,靠敲打一个汽车轮毂提醒孩子上课。学校也没有水,每天清早,林校长都会去挑水回来准备着。来回一公里的路程,林校长一挑就是四年。被杂草淹没的地方是林校长每天挑水的必经道路,虽然挑着桶,林校长依然走得很快,中途还有很陡的土坡,我踉跄地跟随着。中途休息的时候,我尝试着挑了一下水,结果试了几次都没法站起来,一桶水我用双手才勉强提起。一路上林校长换了几次肩膀挑水,等到了学校,他深色的上衣背后留下一片汗水的印记。

      谈到学校和孩子们,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两次落泪。我的鼻子也跟着一阵酸楚。艰辛不算,担心孩子的安全才是最大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看着随时可能会垮的厕所,林校长怕孩子们被石头砸到用树枝作防护不让孩子们靠近。担心孩子的安全,他在随手的地方都放着木棍和石灰粉……

      “你就是我的天使,给我快乐的天使,从此我忘记了悲伤。你就像天使一样给我依赖,给我力量。”突然想到这段歌词。林校长说,在他眼里,这里的23个孩子都是他的天使,他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这些小天使们。孩子们的拥抱,在他背上的亲昵给予了他最大的动力和支持。文 / 倪娜

(编辑:放肆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