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庐山东林寺,黄叶一地。

  大安法师问我,为什么要做免费午餐?

  我说,是不忍。

  他再问,为什么不忍?

  我想了想,说我不知道,或是天性。见人有苦,心有恻隐,人皆有之吧。

  一直想写完这本书,告白大家这两年来我们做的事情。但一直在各地奔走,几乎没有一段整块时间,事务也总是像帽子戏法一样变多,无边无际,似乎永远不会有写尽之时。

  生命的箭簇扯开新的地平线,来不及回头。

  只有在没有手机信号的飞机上或者静寂午夜,我的心才回落到记忆的水面,去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群记者、小职员、基层公务员和大学生等志愿者,使用怎样的方法,又是凭借何种力量,奇迹般完成一场变革?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第一个学校生火造饭时,我们只有2万元。

  我从中国洞庭湖边一个乡村走出,做了一名调查记者,倔强正直,信奉真相的力量,试图用笔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我曾发誓要写出中国的幽暗秘密。像是一个永不缺席的防疫者,以笔为针刺,穿刺这个国家肌体上的各种病灶,将问题曝光出来,呼喊医生们来医治。

  污染、腐败、贫富悬殊、资源透支……这个国家在高速行进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我写了11年,保留着令同行惊讶的激情、敏感和愤怒,但沮丧渐生,因为改变稀少。纠结的是,我知道内心某处分明又保留着一份不肯睡去的期待。

  对这具庞大的社会躯体,我想要找到新的方式,期待它能好起来。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悟性和心意。

  2011年初,我遭遇了一次偶然的内心触动。在贵州,我看见小学生中午不能回家吃饭。这是撤村并校的后遗症,无数孩子因为上学路远,只能在课堂上忍饥挨饿,但无人关心。

  撤村并校的背后是更加宏大的时代变迁与断裂。中国一度牺牲乡村来发展城市,制度性抽空乡村的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给乡村留下至少6100万承受空虚重担的孩子。

  我爱自己的女儿,也爱其他的孩子,天性中的温热令我熊熊燃烧,决意改变。

  因为微博,加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中国人不再是一地碎玻璃,而是通过集群形成组织,整合无数人财物变成行动力。

  2011年4月,我和500名记者同行在微博上发起“中国乡村儿童免费午餐”,尝试行动,帮助孩子们免于饥饿,为他们发育的身体获取基本的营养公平。

  我意外看见柔软力量,中国人的爱和善良激活流淌,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波澜壮阔,滚滚向前。在互联网上透明、公开、接受监督,我们做得好,得到掌声,做不好,则被质疑、批评甚至责骂,逼迫我们及时纠错,坐实稳健执行体系,形成严密解决方案。

  我们不争吵,不抱怨,回归诉诸最基本的人性,融合各界,也获得一些地方政府的良好合作。我们深信是人对孩子都会心生恻隐。我发现了庞大社会躯体上那个灵敏的触点。

  概括起来,我们通过微博这个新工具,使用柔软、透明和联合等三个方法采取行动,获取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国家领导人看见巨大的民意雪球,也看见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央拨款160亿元,先行解决中国最贫困地区2600万乡村儿童的营养问题。

  用新媒体发起倡导,呼吁联合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实现官民合作,令改变大规模发生。我们为中国温和变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由此出发,我们又发起了“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项目,为孩子筹钱治病,让他们有尊严且病有所医。我们发起“让候鸟飞”,帮助候鸟免于大规模杀戮。今年,我们又发起“中国水安全计划”,再度联合各界着手解决中国水污染问题,坚守生态红线,保卫人民生命健康。

  我们的行动不断增加,力量持续壮大,出发点仍然是最初的一次感动。我知道爱和不忍,这一直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今年,中国领导人完成了新一轮的换届。

  对人民的困境和期待,这个国家的总书记习近平或许更多感同身受。他诚恳表态: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是什么?

  前总理温家宝说,任何一项改革都将艰苦卓绝,需要人民的觉醒、参与和支持。

  人民是什么,中国就是什么。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必须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帮助我们的国家。我们已经证明,不抱怨,行动起来,就可以令改变发生。

  数十年的发展消耗了中国各项红利,中国或将推进城镇化,汲取发展动力。但随着乡村精英进一步转移,中国乡村还将剧烈变动。

  中国,如同一台正在高速奔跑的车,乡村则是这台车的底盘,底盘不稳,或将车毁人亡。

  今后多年,我和我的伙伴将整合多个儿童公益项目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和暖流计划,组建一个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并建立一个网络社区,召集和组织更多儿童组织形成联盟,更有力地引导城市良善资源回流乡村学校,从营养、图书、大病救治、人身安全、各类生活用品、精神抚慰到教育均衡,我们竭尽全力去服务6100万留守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公平的成长环境。

  这些乡村孩子,是各自家庭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

  这本书,我先重点讲述免费午餐的故事。我得到了我的伙伴刘长、赵家鹏、张建峰的帮助,他们梳理我数万条微博,整理脉络。我的老搭档、老编辑袁凌则再次为我润色文字,令我的书写更加克制和结实。

  谢谢我的伙伴、免费午餐的志愿者、免费午餐学校的老师们,我们的努力帮助了数万孩子获得安全的午餐。

  谢谢一百万名捐款人,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你们沉默而坚定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谢谢大山里的那些乡村孩子,是你们帮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激活爱,联合爱,涓滴汇聚,奇迹般地完成了一次美妙的社会运动。

  最后,我要谢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妹妹。我很幸运,一家人从乡村到小镇、县城、省城再到北京,从无分开,安全温暖。而我的妻子和女儿三三,则令我时常感恩天赐。这个港湾帮助我休整和修复,获取爱的力量,可以一次又一次出海远航。

  我,这样使用我的生命,我可以不虚此生。而孩子们,他们的生命里有了免费午餐的成长印记,未来将拥有更舒展的身段,还有植入爱意的心灵。以善养善,爱自生爱,他们身受了民间社会的哺育,也必将成为新的酵母,催生新的力量,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成长。

  爱是我们的成人礼。同样,它也将帮助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成长,帮助日渐麻木迟钝的社会躯体,重新醒来、行走、呼吸。

  为了一个更好的国家,请让我们一起并肩奋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