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天下有“免费午餐”

获奖图书《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邓飞,湖南沅江人。“微博打拐”、“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 邓飞,湖南沅江人。“微博打拐”、“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 邓飞本是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他联合媒体工作者、大学生、城市中产阶层等各方人群,为千万山区农村孩子送去免费午餐,改善了他们的饥饿状况,完成了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坦言,社会发展需要有责任心的行动者,公益在路上,他还将继续走下去。

  文/郭原毓

  图:曹景荣、王燕

好的公益模型需要考验 微公益集合微小力量 在“免费午餐”项目前期,邓飞设想了很多实施的可能性,“如果是平原地区,最好的办法是设立一个中央厨房,比如每天做十万个盒饭,再送出去。”但如果是山区,配送难度会大增。“我们试着把支配权下放到学校,让每个学校自己做饭。”事实证明,这种形式使组织更扁平化。邓飞说,“我们直接跟学校对接,逼迫学校每天公开支出,再配置几个铁定的原则,这就构成了"免费午餐"的基本形式。”他举例说,款项不能一次性全给学校自己支配,两个月给十万,做得好了再给十万,学校受组织者制约,组织者受社会的监督,环环相扣。“免费午餐”项目实现了全流程透明公开,这就使我们受到教育局、捐款企业等各方面的监督,逼迫我们不断调整匡正,就像走平衡木一样,左一下右一下,形成一个很好的制约机制。 微公益集合微小力量 在“免费午餐”项目中,大学生和城市年轻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邓飞的理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大学生不一定要亲自到农村去,但可以做宣传海报、发微博@名人,汇聚成一股展示和传播的巨大力量。 邓飞表示,《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再版时重点会有所改动,“第一版我主要向大家汇报这三年我做了什么事,大家都看到了一个普通的记者是怎样实现他的变革。”再版的话会更偏重经验总结和启示,“很多家长跟我提过,多跟他们的孩子普及一些"正能量"方面的个人经历。” 邓飞表示,记者生涯对他的训练让他受益匪浅,思考、洞察力和突破自己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我们做公益来说是弥足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