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
只有20人的学校,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午餐丰盛~娃娃们吃着开心~
有爱心书包作为礼物,娃娃们更加开心!
葛家台小学
就在大前天,同另外四个同事一道单日驱车往返九个小时,访问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史家寨葛家台村的小学。这个小学是接受公司对口援助的”免费午餐”项目的其中一个小学。
这是一个有着20名一到四年级小学生,7名学前班娃娃,7名教师,1名伙房师傅的山区小学校。除了一名石家庄毕业的来自邻县涞源的大学生,剩下的6位教师里最年轻的就是49岁的周校长。“老师里最大的五十九岁,知识都老化了,你能指望他们能教成个啥样?这个学校,维持住就行。” 周校长一口当地话,刚开始交流时并不好懂。“今年有七个娃娃上五年级就到乡里的小学上了,到那时这个学校就只有15个正式学生了。”从县里派下来的周校长似乎并不为生源匮乏而担忧,在他看来这是大势所趋,因为更多的学龄娃娃都被年轻的打工父母带出了深山,到了县城甚至更远的地方上学。如果一天学校没有学生了,他也就可以回到县城同家人团聚,不用每周一次的来回奔波了。
其实葛家台村离阜平县城并不远,只有十几公里的山路,而且是水泥公路。然而路很狭窄,又多弯路,我们每遇错车都得腾挪许久,单程就得一个小时。”没有班车,只有搭过路车,交给司机十块钱。” 周校长解释说每周一买菜只能他一个人去,虽然这不符合“”免费午餐”的政策,然而多一个人就会多出20元的车费,”太可惜。”有很多人不知道,只要三元钱,就可以资助一个山区的贫困小学生一顿午餐。加上国家援助的每天一杯奶项目的三元钱,六元人民币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孩子早中晚三餐的全部费用。20元的车费的确相当于七个孩子的午餐。
山区里消费低,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首先,我们刚到的时候,并不以为这是一个贫困村,至少与想象的贫困村有差距。后来知道,村里也有“有钱人”,只是都搬到县城了。留下的都是老幼留守人员,平均收入自然低。学校的校舍桌椅也都齐全,前一阵把危房扒了,剩下的两层楼装下30来个学生也完全没有问题,四五个学生也可以很”奢侈”的独占一间教室。校长的办公室简陋逼仄,却也装下了一台电脑,两台打印机,两台老式电视机,~ 这都是被捐助的旧设备,且有一半是坏的。我曾试图帮他调调偏色的电视和漏墨的打印机,发现都破的不可救药。然而这都不影响校长的好心情。他说这些个电脑设备他也不会摆弄,只是偶尔拿来向县教委上传一些表格数据。倒是“免费午餐”捐赠的一台冰柜和一台消毒柜排上大用场。”都是新的,总共下来三千五。” 邻村的小学条件也不好,看到这边上了免费午餐都很羡慕,纷纷效仿申请。然而一个伙房建设就申请资金“十万元”,“全国那么多贫困学校要资助,你一个伙房就要十万元,人家基金会怎么帮的过来。” 周校长谈到这里,似乎有点小得意。或许为孩子们争取到的这个项目,如同一个市长的招商引资,都可以算是一个引以为傲的政绩吧。
当天的主角自然是这些校长口中的“娃娃”,一到下课的时候就出来满院子撒欢。看到我们几个陌生访客,先是矜持,然后是试探,最后就是没大没小打成一片。有几个孩子显然对单反相机很好奇,努力地把脑袋瓜凑近镜头... 他们没心没肺的快乐,很快感染了每个访客。